胆囊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,是指胆囊发生的炎症性疾病,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。急性胆囊炎通常起病急骤,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、恶心、呕吐、发热等。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,严重时可伴有寒战、高热。慢性胆囊炎则症状相对较轻,可表现为右上腹隐痛、腹胀、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,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。胆囊炎一旦发作,会给人带来了诸多不适和痛苦。胆囊炎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呢?
1、胆囊管梗阻
结石梗阻:当胆囊结石移动到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时,可造成胆囊管梗阻,导致胆汁排出受阻。胆汁淤积在胆囊内,容易滋生细菌,引发感染,从而导致胆囊炎。
寄生虫梗阻:某些寄生虫,如蛔虫,可钻入胆囊管,引起梗阻。蛔虫在胆囊内死亡后,其残骸和虫卵可成为细菌滋生的场所,引发胆囊炎。
胆囊管狭窄或扭曲:先天性胆囊管狭窄、胆囊管扭曲或因炎症、手术等原因导致的胆囊管狭窄,均可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,增加胆囊炎的发生风险。
2、细菌感染
上行性感染:肠道内的细菌可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胆囊,引起感染。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、克雷伯杆菌、粪肠球菌等。当胆囊管梗阻时,胆汁排出受阻,细菌更容易在胆囊内繁殖,引发胆囊炎。
血行性感染: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,如肺炎、肾盂肾炎等,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胆囊,引起胆囊炎。
淋巴道感染:邻近器官的炎症,如肝炎、胰腺炎等,可通过淋巴道蔓延至胆囊,引发胆囊炎。
3、化学性刺激
胆汁中的胆盐、胆固醇等成分比例失调,可刺激胆囊黏膜,引起炎症反应。例如,长期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饮食,可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,容易形成胆固醇结晶,进而形成胆囊结石,增加胆囊炎的发生风险。
某些药物,如抗生素、避孕药等,可引起胆汁成分改变或胆囊收缩功能障碍,从而导致胆囊炎。
4、缺血
胆囊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胆囊动脉。当胆囊动脉发生粥样硬化、栓塞等病变时,可导致胆囊缺血,使胆囊黏膜抵抗力下降,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和胆汁的刺激,引发胆囊炎。
5、其他因素
暴饮暴食:长期暴饮暴食,特别是进食过多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物,可增加胆囊的负担,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,容易诱发胆囊炎。
肥胖: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紊乱,胆汁中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,容易形成胆囊结石,从而增加胆囊炎的发生风险。
妊娠:妊娠期间,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,胆囊排空功能减弱,胆汁淤积,容易发生胆囊炎。此外,妊娠后期子宫增大,可压迫胆管,也会影响胆汁的排泄。
精神因素:长期精神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可影响神经系统对胆囊的调节功能,使胆囊收缩和舒张功能失调,容易诱发胆囊炎。
胆囊炎的危害有哪些?
1、疼痛和不适:胆囊炎患者常出现右上腹疼痛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2、感染扩散:如果胆囊炎得不到及时治疗,感染可能扩散至周围组织和器官,引起腹膜炎、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。
3、胆囊穿孔:在严重的情况下,胆囊炎可导致胆囊穿孔,胆汁流入腹腔,引起严重的腹膜炎,危及生命。
4、胆囊癌: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可能增加胆囊癌的发生风险。
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